云南人社这十年: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云南省 (101) 7个月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活力;持续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不断发展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实施政策倾斜和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基层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职称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拓展评审范围、加大“放管服”力度等措施,树立了重品德能力、重创新价值、重业绩贡献的评价导向,进一步拓宽了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落实国家职称制度改革要求,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完善39个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职称政策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在经济、技工院校、中专等8个系列(专业)增设正高级职称;新增快递工程、司法鉴定、矿山冶金等专业职称评审;建立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衔接机制,将44项职业资格考试与职称评审相对应,减少人才重复评价;在工程、农业、技工院校教师等8个领域,搭建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立交桥”,229名高技能人才通过评审取得相应职称资格;开辟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实施特殊人才职称破格评审政策,5000余名业绩贡献突出的专技人才破格取得高级职称;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取得高级职称;落实中央“放管服”要求,全面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实现行业部门、用人单位人才评价和使用的有机结合。加强职称评审的管理和监督,印发《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实施办法》,规范职称申报评审工作。

(二)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成效不断显现。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人才推荐选拔工作。7人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58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70人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增长16.7%;227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增长86%;2030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增长40.7%。加强青年人才引进培养,2329名青年博士入选人才专项并获得资助;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等5个政策文件,博士后招收人数达1842人,增长210%。加强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5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名青年博士来滇开展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出台《云南省提高人才奖励标准实施办法》等保障措施,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

(三)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人才在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破解县乡基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出台《放宽县乡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评聘条件》,全省县乡基层10万余人晋升高级职称。出台《云南省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办法》《云南省怒江州、迪庆州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方案》,3000余名乡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取得定向使用高级职称资格。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出台《云南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暂行办法》,累计1万余名专家到基层开展服务。

(四)非公经济领域职称评价通道畅通。不断完善非公人才和事业单位编制外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出台《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办法》,拓展评价范围,全面畅通非公经济人才的职称申报评审渠道,全省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达91万。

(五)专家服务基层成效显现。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服务艰苦边远地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搭建了一批服务平台,设立346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促成了一批合作项目,投入省级财政资金8830万元,达成科研合作项目760项;攻关了一批技术难题,获专利673项;带动了一批产业增值,基层企业增收约60.6亿元;培养了一批基层人才,设站单位1273人取得副高级以上职称。今年,启动了新一轮专家基层工作站设站工作,拟用5年时间,聚焦高原特色农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公共服务事业等领域设站1000个以上,为专家服务基层提供平台和载体。

原文地址:https://hrss.yn.gov.cn/NewsView.aspx?NewsID=54453&ClassID=1107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