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变化,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国家如同参天大树,我们每个人就像一片片小叶,获得“大树”涵养,演绎生命绚烂。时代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烙下印子,个人又反映所属时代的变化,今天,我就来我和新时代的小故事。
新房
哥哥家的房子终于装修起来了,我和姐姐妹妹商量着给哥哥家买套新家具。新家具进家那天,妈妈打电话来夸张的说“真漂亮,我们家被你们装饰的像皇宫一样!”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有这样一篇文章: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咱们的小学堂。是的,2015以前,村子里最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咱们的学校,所以小的时候,我们愿意天天呆在学校,从早到晚,那里宽敞明亮,干净美丽。2015年以前,村子里只有寥寥数家人的房屋是钢混结构,90%以上的人家还居住在土基墙房里,我们家也不例外。传统的土墙瓦面房,房屋主要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是生活的主要场所,宽敞一点的可以安置老人的房间和父母的房间,第二层是用木板打起来的,用来屯粮草和供孩子居住。一楼地点狭窄,我和姐姐哥哥打小也住在二层的粮草堆旁,因此,从小我们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2015年开始,扶贫攻坚的号角在全国吹响,村子里来了一批新面孔,他们有一个亲切的名字——扶贫驻村干部。每次我放假回家,妈妈就会给我讲,村里来的扶贫干部小娟时常到我们家,她亲切的同妈妈交谈,了解家中的生产状况、经济情况,摸清问明后她给哥哥嫂嫂推荐离家较近的工作岗位,指导父母种植经济作物小米辣。当年,哥哥嫂嫂没有背井离乡,她们每周能回家,他们的两个孩子也不再是留守儿童;当年,父母种下的小米辣丰收,卖了个好价钱。到如今,母亲仍然时常夸小娟,夸她如何的耐心细致开展扶贫工作,夸她们给家庭、村子带来的新变化。2018年,老屋换新房,我们小时候单人单间的梦想得以实现。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正是党和国家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脱贫,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也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小娟一样的扶贫工作队成员舍弃小家,为了大家,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奔忙在每一个迫切需要脱贫的人民心尖上,才有了现如今的千家万户走幸福路。
网购
父亲是个理发师,确切的说,是个乡村理发匠。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家门口给乡亲们理发。最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一把人力推剪,不用充电,纯靠手力,理完一整天的发,父亲的手上就会有几个大水泡,所以,我们也管它叫水泡牌推剪。后来,叔叔从城里的商店给爸爸买来了电动推剪,水泡推剪正式下岗,父亲的手上再也没因理发起过水泡,理发生意蒸蒸日上。今年六月的一个早上,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他的理发推剪坏了,哥哥也不在家,让我给他买一把。我一着急就问他,还不放假,我去哪儿给他买,怎么给他拿回去,父亲在电话那头说“你可以在网上买,用快递寄回来,最多三天就到了,正好赶上赶集天,不耽误生意呢!”哦,我六十岁的父亲也赶上时代的潮流啦,成为一个新网民。
八月份,回家探亲,家中又添了个新物件—— 一把可旋转椅子,它也是父亲理发的新伙伴,它的到来,让那把用了几十年的木椅子黯然失色,却让父亲得意极了,他拉着我给我展示如何升高如何降低。农村没有专卖椅子的商店,这也是网购的呢!父亲说,除此之外,家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哥哥嫂嫂通过网购添置的,连农具他们也在网上购买。
网络时代,没有抛下任何一个人,每一个人可能都是网络时代的受益者。新时代的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手机一点,云南辣椒、三七、石榴就能到达省外餐桌,新疆的葡萄、哈密瓜也能成为我们口中的美食,广东的服装,义乌的小商品“招手即来”。我们在新时代享受国家富裕带来的便捷,享受科技的生活。
车票
自从上大学后,我有个攒车票的习惯,车票上的每一行小字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我觉得那是保留时间的最好的证据。2016年结婚后,我更喜欢攒车票了,因为我和丈夫两地分居,每次要回家,都要坐很长时间的车。漫长的长途客车和拥挤的公交车,每次回家都是上午九点坐车,下午四点才能到家,每个回家的周末,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车上度过,春运时节我甚至需要提前三天到车站购票。因此,车票也就成了我们团聚的珍贵“物证”。
顺风车的出现,使我的车票收集终止了。
我再也不用提前到车站订票,再也不用花六七个小时才能回到家中。手机上联系顺风车,下订单,一站式服务,车接车送,一站到家。顺风车的便捷服务使得镇上的两辆长途客运车只有一辆在艰难的运营,另一张的已经不见了踪影,镇上的车站面积开始缩小,运输行业的变化已经不可逆转。
我没有了车票可收集,但与家人的团聚的时光增多了。新时代赋予的幸福,是便捷的幸福。如今,昆明和老家之间高铁开通,我回老家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连会晕车的妈妈也说找个空闲时间要自己坐着高铁来看我。
求学
我是2010年考上的大学,一个普通的本科学院,一个当时看起来不知道就业前景在哪儿的专业。那个时候,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在村子里并不流行,村子里每个家庭的经济也并不乐观,高考结束后,我的许多同龄伙伴都坐上了开往北上广的长途客车,她们进入工厂工作,开始有了丰厚的金钱报酬。因为我是女孩子,我父亲认为让我读大学也是个冒险的事情,所以整个2010年的夏天,我都在说服父母,试图让他们同意我读大学。我的读书斗争直至新生报到的最后一天依然没有结果,我决定不再征求他们的意见,提上简易的行李,头也不回的到远方舅舅和姨娘家借了一大笔钱,坐上开往省城的客车。
此后的三年,为了完成学业,我通过借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获得学费,通过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日常做兼职等方式挣到生活费,2014年7月,我顺利的大学毕业,也进入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师。我的命运,就像滚滚车轮,一路向前,一路向好。
父母时常感慨,如果没有国家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我是不能够读完书的。确实,是国家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我圆梦大学,让我能从山坳走向城市。
追梦
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职业院校的辅导员,陪伴着许多的青年学生一起逐梦。我的班级的孩子们,她们来自五湖四海,她们当中也有人需要借助多方力量,才能完成学业,每当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感到困顿,我时常鼓劲她们:职业教育天宽地阔,学好一门技术,成为能工巧匠,实现人生梦想。我也会及时关注她们日常生活,落实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庆幸的是,她们生在这个好时代,除了生源地贷款和助学金,现在还有地方的雨露计划以及其他的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补贴,奖助贷,减免补,国家的扶持政策一一落到最需要的孩子手中,这是时代的福音,是国家对人才的爱惜和支持。
如果说国家丰富的奖助政策保证了学子们温饱,那么人社厅举办的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就是是助力孩子们追逐梦想的大舞台。
还记得今年五月,人社厅主办的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在我校开赛,丰富多样的比赛项目,热烈的赛场氛围一度成为学生们的关注点。竞赛期间,我鼓励孩子们走近赛场,去观摩和学习,当我和我的孩子们闲聊时,他们都表示今后希望自己能站上领奖台,成为一颗闪亮的职业技能之星,“技无止境,勇攀滇峰”,这句主题也成为我跟孩子们沟通的法宝之一。
一场又一场的竞赛,一次又一次的磨砺,在无数的竞技中,我们看到无数闪亮的技能之星升起。时代在变,越变越好,技能人才是时代变革的重要因素,党和国家投入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培养技术人才,推崇技能立身,成才报国,身边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从大山走向城市,从城市走向世界的舞台,他们在世赛舞台上展现中国的魅力,新时代的魅力。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民族精神,向亿万人民发出奋进新时代的号召。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缔造者,时代赋予每个人获得幸福的权力,我们在见证时代的变迁的同时也在分享时代的红利,新时代的万千气象,在每一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身上流转,党的光辉洒在的是每一个普通的我们身上。
(作者:李春美 云南技师学院)
原文地址:https://hrss.yn.gov.cn/NewsView.aspx?NewsID=54458&ClassID=1107